2017年6月18日,厦门大学药学院2014级与2016级全体本科生踏上了去往武夷山的旅程,本次采药实习活动也正式拉开了序幕:从小武夷、莲花峰,到黄岗山大峡谷、大安源;从万石植物园到天竺山、大轮山,最后回到翔安校区,在多位亲切耐心又知识渊博的老师的带领和讲解下,满眼绿意逐渐变成一个个叫得出的名字,吸引大家的不再是山间风光、天边晴雨,而是街边路旁、弯腰所见的“大千世界”。

住在武夷山市的一周中,我们朝而往暮而归,早晨跟随老师在山间路旁辨认植物、拍照与记录信息,下午回到住处压制标本、整理资料。武夷山林壑尤美,蔚然深秀,植物资源更是丰富,其中不乏银杏、鹅掌楸等珍稀、濒危植物,即便山中阴晴不定,常有大雨,也不减同学们辨认植物、采集标本的热情。返校后,我们利用两周的周末前往万石植物园、天竺山、大轮山等厦门周边的景区和自然保护区,对厦门当地的植物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现在还能历历在目:路旁的菝葜有锋利的刺、翠云草的叶片泛着奇异的蓝光、牛奶莓鲜红诱人的果实、狗脊叶背密密麻麻的孢子、窃衣细小却黏人的种子、狸藻裙摆般娇小洁白的花朵、鱼腥草令人难忘的腥臭味道;美丽异木棉圆滚滚的树干、鸳鸯茉莉紫色与白色相互点缀的花朵、含羞草轻轻一碰便急忙羞怯合上的叶片、蒲桃甘甜又略带玫瑰味的果实、猪笼草异化出的诡异捕虫叶、大叶榕垂落满地的气生根……


实习过程中,我们既见识到了自然条件下多种药用植物的生长状态和形态特征,也观赏到了人工条件下引种、培育出的经济植物品种,我们也愈加感受到实践对于课堂学习的补充作用:药用植物学知识仅有课堂上的讲解、甚至图片和视频的演示,学生习得的程度均不足以代替实地观察。许多植物在不同生长条件下、不同季节甚至不同光照情况下的外形都有微小变化,例如实习中常见的鸡屎藤,在武夷山、天竺山和植物园中,叶片的色泽和大小就有很大差异,仅凭文字描述或是几张照片基本难以辨认。因此,采药实习是一项非常必要的活动,它不仅有益于加深我们对于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更能培养我们对于植物学的兴趣、对于保护和发展药用植物的责任感。


如今,整个采药实习将告尾声,现在回望,过程中的狼狈和疲倦也成了难忘的回忆。所谓,学不止书本、不限于经行、更在于生活每处。如果现在的你也会为路边一抹绿色驻足,甚至踟蹰许久,只为叫出它的名字,我想这就是这次实习最好的收获。



文/王天玉; 图/陈全成 2017-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