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药兴农调研实践队走进长汀

 

伴着蒙蒙亮的六点钟天空,植药兴农至长汀分队的成员们已经踏上了前往长汀的路。随着公路两侧的大山越来越多,车子已经驶入了龙岩。

到达露湖村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先去拜访了当地的一家养殖公司。在与工作人员的交谈中了解到,当地的人家,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人主要靠养猪或养鸡鸭来赚钱。关于种植业,由于当地所种农作物,如板栗等,成本高价格低,往往被当作副业。

随后实践队员来到当地村支书沈先生家,我们了解到露湖村本地种植板栗和养殖并不能给当地带来足够的收入,人力物力的需求很大。当地也有很多种没有成规模种植的中药材,如五加皮、鸡脚草、牛奶根等,可以煲汤,作为药膳食用,这为后期寻找当地适宜种植的中药材提供了很大帮助。

沈先生还介绍了当地素有“世界五大名鸡”之美誉的长汀河田鸡,他向我们阐述了养殖河田鸡过程的精心用心和高标准、高要求。听完沈先生的介绍后,实践队员对于产品的质量要求有了更深的理解。

接下来,我们前往当地的两处丘陵,考察当地地形与土壤、灌溉条件。第一处土地过于干燥,需要蓄水池便于后期灌溉,而且山坡上芒萁疯长占用大面积土地,导致用地面积浪费。考虑到水土流失问题,实践队员提出不要一次性将芒萁草全部产出,要与其他中草药间隔种植,待其他中草药成活率良好后再对其进行清除。

第二处土地,相比第一块土地更肥沃湿润,更加适宜中草药的种植,而铁皮石斛、藤茶和罗汉果等中药材的市场需求校多,价格喜人,所以实践队员认为可以在当地进行大量种植。同时实践队员发现地上长有很多蘑菇,可以利用药学院的技术帮助当地种植一些真菌类药材。

离开露湖村,实践队来到了国家生态环境示范园——初心公园,并于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亲植的树留下合影,提醒实践队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进行经济建设。

下一站,实践队探访长汀厦大旧址。弥漫着历史气息的一砖一瓦让实践队员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艰难岁月,感受到厦大先辈的艰苦奋斗精神。对此,他们更加坚定内心的追求:用自己的知识帮助贫困县脱贫!

接下来,厦门大学药用植物助脱贫团队长汀分队将与露湖村持续对接,从选择合适中药材,了解市场等方面开展帮扶工作,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本次实践活动,不仅给实践队员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还让他们深切体会到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名言的深刻道理。

文案/赵研 高珺

图片/植药兴农至长汀分队成员